模板:維基日報/數學與科學/2010年11月25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物理學家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同心圓的溫度變化比預測的低得多,暗示CMB各向異性並非完全隨機,該發現有可能支持大爆炸循環說Phys.org):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又稱3K背景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特徵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頻率屬於微波範圍。1948年物理學家估算出,如果宇宙最初的溫度約為十億度,則會殘留有約5~10k的黑體輻射。196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羅伯特·威爾遜無意中發現,在波長為7.35cm的地方一直有一個各向同性的訊號存在。他們在《天體物理學報》上正式宣佈了這個發現。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在近代天文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大爆炸理論一個有力的證據。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也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